也不是归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为了避免有人因私损公,必须要有一个有名望,有能力的出来指挥反英行动。”
“这个人便是我好不容易从观塘署保释出来的杨先生。”
一直穿着中山装,坐在角落,低头饮茶的杨光闻言起身,朝九姓族长抱拳行礼。
陆翰明介绍道:“杨光先生是工联会理事长,虽然没有D籍,但却与北方私交甚密,作为港岛佐派人士代表,可以说得上话。再加上本次反英是为了保障工人利益,由工联会负责正合适。”
“我们十大姓只要负责出枪出人,出钱出粮即可。”
杨光脸上有些挫伤,看来在观塘署过的也不轻松,开口说道:“工联会有一些工人曾在矿山工作过,有能力可以制作烟火,到时候放几个给鬼佬看看。”
“不仅场面大,还可以搞暗杀。”
“另外许多工人是退伍老兵,完全可以承担起班排职务”他先点出工联会的实力,再讲道:“本次反英也要高举工人大旗,为全港工人争取应有的津贴、福利、赔偿,让港岛工厂做到一视同仁。”
“好!”
司徒英当即赞叹:“正所谓,师出有名,工联会才是搞政治的,我们只是族里的老骨头,哪儿杨先生适合举大旗?”
“这面旗交给杨先生举正合适,我们在下头扛着,尽一份力就行。”
其余宗族也觉得十分合适,一来可以通过工联会获得北方支持,二来团结工人阶级,比单纯的宗族民兵要强大,果断,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有人专业造反!
“现在要做的很简单,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姓的民兵,工人,开一次工人大会,把有志争取工人地位的人民牢牢团结在一起。不限于姓什么,住哪里。”
“第二,印发工委会的传单,明早托工人朋友进港宣传,扩大我们的支持者。”
廖长青道:“怎么不封锁交通?”
“没必要。”
杨光目露精光,笃定的道:“先要让人们为什么而战,士兵才有战斗力,新界既然是新界人的新界,那就不需要急着封锁,现在必须先动员起来,开办好工人大会。”
五十几岁的廖长青陷入长思,喃喃道:“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吗?”
当晚。
杨光带着工联会的人,分别在新界二十一个村开工人大会,最大的一场足有一千余人,长达两个半钟,并且在现场喊出“反英抗暴,归还新界,驱逐鞑虏,民族自强”的口号。
总督府。
在工联会大肆进行政工宣传的时候,军情处也将新界的情报递到总督府桌面,佰立基皱着眉头,心里有千斤重担,叹气道:“今晚让警队先行封锁界限街,青山道、葵涌路、城门路几条主干道。”
“yes,sir!”
昆先立正敬礼,大声喊道。
佰立基再望向军情处负责人:“加强对新界的情报工作,争取将十姓分化瓦解,第一个投靠港府的,授予骑士勋章,新界太平绅士,及五十万港币!”
“yes,sir!”
军情处长佳徳立正敬礼。
佰立基挥了挥手,示意下属离开,独自坐在沙发上点起支烟,愁容满面。其实自长江工业的塑花厂发生骚乱以来,每一件事都送上总督府的办公室。
可场整个骚乱,警队处理的有条有理,合法又合规,一点没有从中作梗的意思,可见他和何定贤的默契还在理论上,骚乱被镇压后,很快就会平息。
怎么会越搞越大,跳了一个工联会出来,连武装团都组织好,甚至喊出了“反英抗暴”的口号。不就是一点点劳资纠纷吗?华人死在工厂很常见。
值得奇怪?
他感觉幕后有一个推手,把事件一步步推高,就像十大姓与工联会结合,从一个宗族制度瞬间脱胎为社会运动组织,背后的深意细思恐极。
“一定是北方!”
“只有北方主导,才能喊出这种口号,组织起这种民间力量!”佰立基越想越害怕,额头甚至冒出虚汗,直接忽略了小小的“助理处长”,毕竟为港府工作的助理处长有什么资格反英抗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