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宇宙终章(1 / 3)

凡人覆天记 月下之风 2092 字 2023-08-15

一个不知从何处传来,却又无处不在无比庄严的声音响彻天际:“大重构开启。。。” 宇宙间响起一阵阵洪亮的号角声,在有规律的号角律动中,虚空殿堂的数字圣碑开始幻化出一连串的数字: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随着十位一组的数字无穷无尽的变幻出来,原本充斥在虚空殿堂外每一寸角落的一道道可见光也逐渐坍塌成一个个或明或暗的光点,大宇宙所有的物质质量都以最后的光速进入光点中,蕴含着无穷大质量的光点也在自动移动着,将仍然演化着宇宙之数的虚空殿堂彻底包裹起来,像极了天地初始混沌未开的一枚宇宙之卵。 传统基础物理学上的宇宙大重构通常是指发生在宇宙的最后坍塌时期,在此期间,宇宙开始从早期的暗淡无光的状态逐渐变得光明和透明,星系群开始聚集并形成,而且宇宙中的各种元素也逐渐形成。 宇宙大重构期间,宇宙中的大量物质开始聚集,形成更大的结构,比如星系、超星系和星团。这些大型结构中有各种类型的星体,例如恒星、白矮星、黑洞和中子星等。与此同时,随着宇宙不断膨胀,星系也开始相互远离,这些巨大的结构开始形成类似于“蜘蛛网”的拓扑结构。 进入重构期间,宇宙中的辐射成分开始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一些粒子和高能射线通过碰撞形成大量的辐射波,这些波产生的能量会使宇宙进一步膨胀,并增加宇宙中的物质密度。这些辐射波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中唯一的直接证据之一。 宇宙大重构开始之前,宇宙中的暗物质(即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开始被引力聚集。因为暗物质不会与普通物质电磁相互作用,所以它们不会组成原子,无法形成光和其他形式的辐射,所以暗物质的密度在宇宙大重构之前迅速增加。这种黑暗的、无光的暗物质严重影响了整个宇宙的外观。 由于宇宙的密度在宇宙大重构时期开始变得越来越大,物质的引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这使得星系和星系团凝聚成为更加紧密的结构。当氢原子和氦原子重新产生时,它们被这些密集的星系和星系团吸收,形成广阔的深色区域,宇宙变得异常昏暗。 宇宙的膨胀导致光的波长增长,并且在宇宙早期整体温度非常高,这使得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带有很高的能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能量分子开始转化为热能并散发出去,导致宇宙变得非常冷。 最后,在宇宙中没有大量丰富的金属元素,这意味着宇宙中最早的星系中没有大量的星际尘埃。因此,在这个时期,宇宙中是没有任何闪烁的星际物体存在的。 宇宙大重构期间,宇宙中形成了大量的氢和氦等基本元素。这些元素通过核融合和碰撞的过程不断演变,最终形成更重的元素,例如铜、铅、锌、铁和镉等。这些元素构成了未来的物质世界,是宇宙中所有生命和物质的基础。 在宇宙大重构的早期阶段,宇宙空间暴涨形成的微小密度扰动开始扩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扰动变得越来越大。在某些地方,这些密度扰动会足够大,以至于它们开始坍塌并形成天体。这些天体可以是巨大的气体云,也可以是在宇宙中形成的初代恒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天体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了星系。 进入宇宙大重构的中早期,物质是均匀分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被引力吸引而开始聚集在一起。这些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气体云,这些云由于引力作用开始收缩。当云的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温度升高并开始发生核聚变,从而形成了恒星。 在星系形成之后,恒星开始释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质。这些物质在星系的恒星和行星之间流动,形成了星际介质。在这个介质中,小颗粒物质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星际尘埃。这些微小的颗粒物质能够吸收光线并散射光线,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宇宙彻底重构完成天空中看到的星星会呈现出许多不同的颜色。 在宇宙大重构期间,宇宙里充满了高能量辐射。当宇宙经历了漫长的重构演化,宇宙才开始变得透明,辐射开始以光的形式扩散。这种光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并已成为回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宇宙图谱。 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光子的波长也逐渐被拉长,能量逐渐降低,导致宇宙变得越来越暗,最终形成黑暗的宇宙。宇宙中的气体渐渐冷却,导致原子核和电子重新结合成电中性的原子,减少了电离,空间冷却得更快,不再散发出光和辐射,形成一个寂静而冷漠的宇宙。 在宇宙大膨胀后,重力作用导致星系很快开始形成,并以极快的速度运动,但重构时期宇宙膨胀过快,星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大,形成许多孤立的,遥远的、相对于其他星系被抛弃的星系。 相比于毁灭之星,抛弃之星是承受了极端孤独的星体。这些星体在重构过程中被孤立在无星黑暗区,无法与邻近的星系互动。由于缺乏物质相互作用,它们无法形成行星或卫星,也无法产生稳定的恒星系统。 宇宙中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蔓延烟雾环绕在星系周围,并逐渐经历演化过程,以最终形成气体和星际物质的群星系。 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灰暗的胶状物质,给整个宇宙增添了沉重的负担。黑暗物质由于没有与光子相互作用,难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