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甩出了鱼饵(2 / 3)

瑟瑟惊蝉 老旧凤祥 2184 字 2023-06-06

好的结果。但是,既然秦王说了,他还是私下积极鼓动姬遫利用嬴稷来大梁城吊唁的机会与嬴稷好好谈一谈,希望昭王在昭襄王的威逼利诱下向秦国屈服。  果然,昭王就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傻子,根本就不理会昭襄王的苦衷,交谈不欢而散。  从那以后,昭襄王铁了心收拾魏国了。他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楼庳:开春后进攻伊阙天险,让秦国东出再无天险阻碍。他让楼庳设法搞乱魏国宫廷,配合秦军作战。  自那时起楼庳就盘算起算计姬遫和魏国的办法。  想赤山君緈濑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琢磨从緈濑身上找到撬动宫廷政局的机会。  他判断,在郁郅夏季牧场杀戮的翟嬋的应该是赤山君府的卫队。而姬遫继位后翟嬋母子依然没有在王宫中出现。可见,他们母子凶多吉少。  所以,姬遫不会放过緈濑!所以,緈濑的危机来了!所以,他挑动緈濑反叛的机会也到来了。  关键是函谷关被攻破让他灰心丧气,秦王和芈太后对他的态度,更让他沮丧无比。自己在函谷关之战中只是中了姬遫一个小小的诡计,就被激怒的芈太后差点要了自己的脑袋。他感觉这对自己很不公。自己潜伏在大梁宫廷多年,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已经是身心疲惫。他厌倦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整天心惊胆颤的,根本就不是人过得日子。宫廷里那些衣服光鲜的是体验不到这样疲惫的感觉的。并且偏偏他们还不领会他的心血和付出。  他感到自己心力憔悴,萌生了退意,想回咸阳了。  他醒悟,如果继续潜伏在魏国,不是死在姬遫手里,就是死在芈太后手里,这是他所不愿意的。所以他决定干脆玩一次大的,以干死魏昭王为由刻意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一手釜底抽薪,可以让自己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撤回咸阳的理由。然后就势撤回咸阳。这样,即使秦王、芈太后不让自己撤回咸阳,也只能干瞪眼了。  而凭除掉姬遫这样的盖世奇功,秦王一定会封赏自己的。到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冠冕堂皇地追随在芈太后左右,或许还能得到芈太后的青睐。每每想到这点,他就忍不住心情激荡,很不能立刻就回咸阳去。  但是,姬遫迟迟没有来到蒲阪,让他产生了不祥的预兆。  姬遫是个不好对付的人,显然他已经察觉魏国宫廷内存在秦国鼹鼠,所以每次行动都是小心翼翼。这次如果他怀疑自己有诈,一定会派他的心腹先行一步到蒲阪的。  如此一来,緈濑就会落在其手下人手中,他就不一定去中条山峡谷,自己的谋划也就落空了。  想到这里他坐不住了,必须采取应对措施。  此时,由副将军屴默、太监塚丘和刘晖率领的王师先锋数千人,已顺涑水直接向蒲阪扑袭来。他们以“穷索奸党”为由,以楼庳是緈濑同伙为名,一路扫荡,还抓了一些参加平叛的边军,试图将诬楼庳参与叛乱的词坐实。一时间蒲阪鸡犬不宁。  塚丘还给楼庳捎话,建议他给緈濑一条船,将他放归涑水,等寡人去亲自擒拿他,以显王师军威。  楼庳明白塚丘话的含义,就是要抢夺捕获緈濑的功劳。  他不在乎这个功劳。但是,没了緈濑就不能将姬遫引向中条山峡谷,就不能达到淹死魏昭王的目的。不过,若不见緈濑交出去,这些武夫不可能放过自己,中条山水淹姬遫的计划也不能实现,想到这里,他心中甚为不安。  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在屴默、塚丘率王师兵到蒲阪城之前,他押着赤山君离开了。  屴默、塚丘察觉后,即以威武大将军檄文在涑水拦截楼庳,逼他交出緈濑。但是,却没能在涑水截获緈濑。楼庳与他们玩了一手声东击西,宣称走涑水,调动屴默、塚丘他们封锁水道,却已经从陆路将緈濑押往安邑。  然后他再次上疏请求献俘。那时候,姬遫还没有到安邑城,他献俘的奏疏让姬遫尴尬不已。  他对楼庳非常恼火的,让他在蒲阪城候旨,偏偏还要上疏献俘,就是要终止他御驾亲征,坏他的好事啊!所以他依然拒绝了楼庳献俘的请求,仍令他在蒲阪城候旨。  但是,楼庳断然不想让緈濑落在塚丘手里,而且从内心来说,他也不想在安邑献俘,那样,姬遫就不会去中条山峡谷,自己也就没法回咸阳了。  一时进退两难,不知所措。  但是,冷静下来以后,他顿生一计。  他要利用姬遫身边的人来解他的难题!  他想到的这个人,就是正在智城作为王师侧翼指挥官的宦官鹫烈。  鹫烈深受姬遫信任,且地位在屴默、塚丘之上,在宦官中有较好的名声。  他要借用鹫烈的名声和緈濑这个俘虏摆下钓鱼竿,将姬遫诱去中条山峡谷。  楼庳连夜赶去智城拜访了鹫烈。  但是,鹫烈也不是糊涂之人,哪有那么好见的?他晓得其中的厉害关系,故避而不见楼庳。  但是,楼庳知道,自己眼前只有这么一条道可走了,于是横下一条心缠上了鹫烈。他在屋外一直没有离去,自顾自地唠唠叨叨地讲了一大堆要鹫烈见他的理由。但是,说来说去,意思无非是:公是大王身边人,理应为吾王分忧,我是为江山社稷而来,公何避而不见?怕惹事么?  鹫烈没有办法,也是被他的话激怒了,想自己是怕事之人么?有什么不敢见的?就让楼庳进屋了。  楼庳见了鹫烈后,假惺惺地称赞鹫烈是个懂得百姓疾苦的人,知道战争给百姓会带去什么样的苦难。然后话锋一转,言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