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鸿雁(1 / 2)

安排完事之后,王熙凤、平儿与小红离开了理事堂。

而三人离开之后,理事堂里立刻炸了锅:

“这、这、这……这可怎么办才好啊!咱们没有三只眼啊!”

“唉,二奶奶怎么想出了这么个注意!”

“这可真是难为咱们了!”

……

众管事议论纷纷,他们这些个谁不从公里扣些、拿些的,不然怎么致富!这一个大的外快没有了,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是很懊恼。林之孝夫妇还是继续莫不做声,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

吃过早点,与贾母说了一阵子话,在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摸骨牌之时,林黛玉回到了碧纱橱。

炭炉里竹炭通红,已经升起的朝阳透过窗纸照得屋子里一片明亮,走到南窗下的书案边,林黛玉细细磨了墨,铺开信纸,提笔写道:“父亲大人膝下:

不知父亲大人是否安康,女儿甚念。

知父亲大人知盐业之重,忠于国事,以致身体消减,女儿不甚担忧,而女儿认为父亲应保体为国才是正理。

其因:女儿窃以为巡盐如同防盗,盗贼自古未尝绝也,故盐业之弊也未必能全绝也,只可改善。

而若要改善,女儿以为此既非父亲大人一人之力可为,恐也非父亲大人一衙之力可为,女儿以为其力应出于上……”

腹稿已有,林黛玉洋洋洒洒,指出林如海应依靠皇上,至少也要分工明确,责任向下压实,万万不可孤直自困,否则只会弄垮了身子,办不成事情。

最后林黛玉恭恭敬敬的写上了“父亲冬安”四个字。

而女孩儿心细,又是第一次写家书,随后她又拿起来仔细的检查了一下,看一看有没有错误,只是读到巡盐如同防窃时,她笔直又小巧的鼻子不仅哼了一声。

其实林黛玉是有心观察一下贾琮所想法子的效果的,只是这事牵扯到的是她父亲,她等不及了。

……

而在此时,宁国府的贾珍的三间大屋里,贾珍向尤氏问道:“蓉哥媳妇好了没有?”

贾珍之所以这么问,其中的原因是秦可卿以“身体不适”为由,暗里反抗贾珍的滋扰,谁知冬天天寒,她身子又薄弱,竟一语成谶,不幸言中,三天后她居然真的感冒了。

贾珍不见秦可卿,心如猫抓,派尤氏去探视了几次,故而有此问。

“昨儿还没好,鼻涕横流的!”尤氏回到。

贾珍闻言,一阵失望。很想把贾蓉召回来再训斥他一顿。

……

三天后,十一月初三,如同往常一样,贾琮从集贤书院放学回来。而与以前不一样的是,当他下了马车的那一刻,福、禄、寿、喜,荣国府的四大门将,齐齐的跑了过来,满脸堆笑着向他请安。

进入大门后,府中仆役凡所见也是无不毕恭毕敬,满面媚笑。

还没到二门,路上突然之间,贾琮心里恍然。

果然回到演武堂,换衣之际,画屏就一边挂着贾琮的黄狐大氅,一边深深秘密的说道:“三爷,你知道吗?”

“什么?”贾琮一边走向黄铜盆,一边说道。

“三爷,府里的下人们都说你厉害呢!说那什么“哪里丢的东西哪里的管事赔”这个骚主意是你出的。还说什么你阴险的很,当初不收他们的礼,就是想着以后方便向他们递刀子!三爷,是真的吗?”

说着,画屏瞪着大眼睛看着贾琮,仿佛有些不相信贾琮会思虑如此深沉!

路上贾琮已经想到这一点了!

而拒绝收管事的礼物,自然不是想着向他们递什么刀子,只是为了省去以后人情礼节上的麻烦而已!只是这时解释也没什么用,也不知该像谁解释!

因此贾琮闻言苦笑着擦了把脸,说道:“我说我没有此意她们会相信吗?”

银钗倾斜,画屏歪了歪小脑袋,想了想,说道:“这个他们肯定不信。”

“那就算了,随他们怎么说吧!”

“嗯……”

……

“是谁走露了风声呢?难道是王熙凤故意放出去的?”

亥时,梨树园内,弓如满月之时,贾琮心如飞电,但是想着那天三春、林黛玉、丫鬟乱糟糟的场面,他立刻放弃了阴谋论。

随即又想到荣宁二府其实就像个大筛子,凡所为没有不露出去的,比如《红楼梦》原著里,爬灰、养小叔子这等私密之事,都能传的沸沸扬扬的!

……

此后荣国府仆役见到贾琮无比毕恭毕敬,贾琮心里却暗自警惕!

……

十一四日,秦可卿已经大好,但依然没去给贾珍定省,贾珍气恼,大骂贾蓉不孝,调妻无方,不知礼数,令隆儿啐他一脸。

十一月五日,秦可卿已经完好,与贾蓉略微争执后大哭,贾蓉无法,只得自己去定省。见贾蓉又是一人前来,贾珍问了贾蓉原因,这等事怎能说的出口,贾蓉支支吾吾,只说是与秦可卿吵了架。

而贾珍纵然再耿直,此刻也了解了秦可卿此番举动的含义,大怒,怒骂贾蓉调妻无方,然后拍了他几板子!

三天后,十一月初六,却是个大晴天,一大早朝阳